中新网9月3日电 据英国《华闻周刊》报道,“富二代”本身是一个极为宽泛而笼统的概念,其中的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选择和人生目标,虽然的确存在着一些纨绔败家的子弟,但同样也有自立打拼的精英。 到英国留学(微博)的中国学生中,也有这样的一个可被称为“富二代”的群体。他们来自中国富裕家庭,家里拥有自己的生意,有的资产过亿。他们的父母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商业浪潮中成为了“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而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他们,生活环境优越,并有条件接受良好的教育,掌握丰富的社会资源和人脉资源。
在“富二代”这个称号之下,不同的个体有着怎样不同的人生选择和生活状态?他们的真实生活和心态是怎样的,又是如何形成的?就相关问题,记者近日对留英“富二代”的个体进行了采访调查。
“圈子”的形成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无可否认,留英的“富二代”群体有着自己的社交“圈子”。在同一个“圈子”中的人,大都来自相似的家庭背景,因为业余爱好、休闲方式和消费模式相近,能够彼此建立起一种认同。
但这些“圈子”也并不都完全一样,即使同样属于“富二代”,有的“圈子”夜夜笙歌,有的却勤奋向上,不可一概而论。
晚上9点之后,英国各大城市华埠的KTV、夜店、酒吧和赌场等场所,是很多“富二代”圈子最常聚会和流连之地。
接受《华闻周刊》记者采访时,18岁的Kelvin津津有味地聊起以前和“圈子”里的朋友在一起的娱乐生活:“那时候挺好玩的,晚上常去唐人街,吃饭,唱K。也有不出去在家聚的时候,打牌是主要的娱乐活动。”他15岁时即到英国留学,从伯明翰到伦敦,转学多次。自称“不是好学生”的Kelvin说,多次转学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管得太严”。
Kelvin的父母早年从中国内地城市到沿海的东莞打拼,通过制造业起家,逐渐积累起过亿资产,现已移居香港。
谈到当初留学英国的原因,他直言,主要是刚开始觉得英国比较“好呆”。
“之前我在香港读中学,没毕业就到英国来了。来英国,主要是因为香港的学习环境压力太大,课程太难,不好升学”,他说: “后来听‘各界人士’说英国读书升学比较容易。所以我父母就安排我到英国来留学了。”
Kelvin还向记者表示,父母最初本也打算送他去美国读书,但又觉得美国“太危险”:“他们觉得我一去,肯定要出事。所以就直接把我‘弄’到这儿来了。”
Kelvin最初来英国时读的是私校,学费“一年两、三万”。他本以为英国读书会比较“轻松”,但没想到来英国后发现并非如此。用Kelvin的话说,就是英国人做事“太死板”,学校既要要求“出勤率”,还真得让他凭本事去参加“考试”,没有什么“人情”可讲。学习压力大,感觉自己“跟不上”的Kelvin,一提到上课、读书就“头痛”,也因为达不到学校的要求,不得不多次转学。
在他看来,只有和与他有共同背景和相似烦恼的朋友们在一起玩,才觉得生活“有意思”。从伯明翰到伦敦,他认识了不少朋友,大部分是家庭条件跟他差不多、留学原因相似的中国学生。“大家能聊到一起去,也能玩到一起去,老聚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圈子。”Kelvin说。
朋友里有人爱买名车,Kelvin却说自己“不玩车”,因为还没考到驾照。但其他的消费开销却“算不清楚”。买名表算是他的一个消费爱好:“最喜欢买的牌子是百达翡丽。”
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最初圈子里的朋友,有的回国了,有的去了其他城市,这让Kelvin倍感孤单。他希望在最新转学的学校中交到新的朋友,也希望走出自己的“圈子”,去结交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朋友,但却不能如愿。
“我邀请新认识的同学一起玩,但他们都说要打工没时间。他们在一起谈论的话题很多是‘一小时能赚多少钱’,我和他们没有共同话题。”他说。
事实上,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差异也的确让“圈里圈外”形成了一种隔阂,在留学生群体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圈子”现象比较常见。
与此同时,在留学英国的“富二代”群体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圈子”。在这些群体的家庭中,上一代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对他们做人的方式也要求极为严格,培养他们上名校、掌握最先进的知识,成为行业精英,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和商业眼光。
而这些“富二代”群体,也从上一辈白手起家、创富开拓的轨迹中,学到了低调、稳健和勤劳的作风,希望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他们在各行业勤劳打拼,也正在崛起为一股重要的力量。
人生选择无关贫富?
对“富二代”群体来说,到底是“财富”决定了他们的生存方式,还是家庭教育影响了他们的人生选择?
晚上8点,接到记者电话时,Lina称自己还在加班,“刚刚领到饭,工作还没做完,看来还有下半场。”经常加班到晚上10点,早上7点就到公司,饿了吃盒饭,这样起早贪黑、勤奋敬业的“上班族”形象,和人们想象中的“富二代”完全不同。
Lina来自中国深圳,其父亲的企业资产雄厚,涉足金融和房地产业。Lina先后在英国名校剑桥、LSE读书,目前就职于伦敦金融城的一家跨国投行。但她为人低调、做事努力,也很少购买高调的品牌,所以极少有人知道她是“富二代”。
“我知道人们一提起‘富二代’,就会想到炫富、败家这些词,的确是有这样的人存在,但我认为家庭条件并不能决定你走哪条路,关键还是看家里的教育和自己的选择。”Lina说。
Lina说自己其实没有刻意去回避“富二代”这个词,因为她认为自己“最大化”地利用了父亲为自己提供的条件,努力地学习,用心地工作,可说是“对得起这些资源”。
她很佩服自己的父亲,从一无所有,到获得现在的成就,完全凭借的是自己的一种勤奋和努力。
“我父亲从小就告诉我一定要依靠自己的能力,自力更生。而且直到今天,我父母依然非常努力、低调和勤俭。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从小耳濡目染,不可能去过一种依赖别人、自己不努力奋斗的生活。”
而在Lina的同学中,也有很多来自中国富裕家庭。“我在剑桥读书时的朋友圈子中,很多人家庭条件都不错。但他们都很努力地学习,有自己事业上的追求。”
Lina说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成为金融行业的资深人士,对行业走势能做出专业的点评和预测。“如果父亲需要我去帮忙处理公司的事情,我当然愿意出力,但我不会放弃自己的事业目标,会努力去找到平衡。”
据Lina透露,在她的朋友圈子中,有一些人毕业后回国,因为家里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加上自己的知识才能和国际视野,的确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就,同时也创造了不少的社会价值。
“不爱读书”的Kelvin则坦率地承认,“财富”的确在有的时候会限制自己的成长。“特别是你遇到挫折和困难的时候,就会想到依靠家里。但我却并不认为 ‘富二代’有什么不光彩。我们一出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了,我们没得选。”他说。
Kelvin认为自己虽然“不爱念书”,但爱“经商”。父母是“白手起家”,凭借自身的商业眼光和努力从无到有,他从小接触到的商界名流也不少,所以他认为在经商方面自己还是很有先天的优势。他说现在已想好了将来创业的行业,也与这些行业的人有了一定的接触。
尽管在英国留学一波三折,Kelvin却自认留学过程中还是有收获的,比如提高了自理能力、英文水平和交际能力等。
“我读完书就要回中国去,我是中国人,自然要回去。但我不会回父母的企业,而要自己创业。不为赚钱,只为让自己超越父母的成就,以后我还要做很多的慈善”,他说:“人这辈子总要做点儿事,不能让人生‘空荡荡’的。”(记者: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