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研读新《课标》践行新理念,紧跟教改步伐,促进青年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12月14日,徐松名师工作室开展“听课交流暨专家学术讲座”研讨活动。研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徐松名师工作室校内成员在线下,校外成员在线上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市北高中周爱民校长非常重视名师工作室工作,多次关心、指导,并到现场参加活动。
研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上午,工作室成员首先集中学习了无锡市市北高中赵春甲老师开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李莎莎老师开设的《小城三月》、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闵伟东老师开设的《议论文写作——道理论证初探》三节课。赵春甲老师设置情境问题“《江城子》为何从无人问津的词篇一度跃为悼亡诗的名作”,从探究问题出发,带领同学们探究诗作的审美价值。
李莎莎老师以“小说中堂哥或者‘我’母亲的视角,讲述翠姨恋爱过程中的任一故事情节”为前置任务,带领同学们分析不同视角下翠姨悲剧命运的不同表达,进而探究小说中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闵伟东老师从概念入手,借助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道理论证方法。三位老师,三节课,三种样态(诗歌教学、小说教学、作文教学)给我们多方面启示。
下午,工作室成员聆听了江苏省天一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江雪松的讲座。江教授在《高考之“变”之教学启示——兼说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的讲座中,站在新课标的高度来反观我们语文高考考题,以此来谈对我们的教学启示:其一,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它有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慎重鉴别、筛选和运用纷繁复杂的信息,保持客观而深刻的认知,敢于挑战那些固有观念或权威结论,这是学生形成独立人格的前提,也是学生自主创新的基础;其二,在语文课程中,语文活动应当是审美活动,阅读是审美和鉴赏的一项活动,语文课程中的阅读需要引发学生对作品的真实体验,而不是让学生去按照理论教条来套用某些概念和定律。同时,江教授也指出,我们语文老师不能停留在“车里”,做井底之蛙,而要站到卫星的高度,拓宽自己的视野高度和宽度,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
活动最后,周爱民校长作了总结发言。他说,听了江教授的讲座,有两点感触:一是江教授以实用类文本阅读和小说阅读为例,告诉我们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发学生审美体验,其实这两条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就是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的思考活动。二是我们教学中存在“教”、“考”脱节的现象,新课标在哪里?新教材在哪里?新课程在哪里?新高考在哪里?新课堂又在哪里?这是需要我们同仁勉力为之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