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山北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持续加强作业管理、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推进学校“双减”工作落实,引导学生做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教会学生做更好的自己。
作业管理:创新作业样态,让孩子从容生长
学校通过制定学生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作业检查提醒机制、作业量协调机制、作业批改抽查机制和作业公示制度,加强作业管理,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是打破边界,从单一封闭到自由开放。各学科基于作业的不同功能精心设计“诊断性作业”“巩固性作业”“迁移性作业”,创新作业样态,打破知识与真实世界的界限,通过作业让学生体验知识在真实世界的运作,布置的作业不仅停留在本子上、教室内,更是把学生引向更丰富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完成有挑战性的设计操作类、开放型、探究型、活动类、合作题等作业中,实现学习内驱力的激发以及综合思维的拓展。如生物组组织学生动手制作动植物细胞模型,同学们使用各种各样的材料来制作细胞模型,如橡皮泥,黏土,泡沫,米和豆类,彩纸等,他们利用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来代表不同的细胞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等等,作品丰富多彩、栩栩如生。
二是分层设计,从共性泛化到个性需求。生物组基于学生的自主性开展了与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相匹配的作业模式优化。如通过“作业单”等形式,让学生在作业内容和作业数量上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同时引领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呈现思维的过程。如细胞模型创作中,既有建模创作,也有同学充分发挥自身绘画特长,提交了细胞的素描图、平面图,立体画等,也有同学制作了细胞结构展示动画等等。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提高了他们对细胞结构的理解能力。
三是多元评价,从统一要求到因材施“评”。教务处积极依托梁溪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平台,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促进学习的“绿色评价”成为现实。鼓励学生家长将孩子的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过程拍照上传到信息平台,引导家长、教师对每一名学生自我发展的起点以及发展的增值进行评价,从而检验与保障学生作业的实效性。德育处认真抓好“老北塘文化涵育‘志行’少年实境行动”品格提升工程建设,以老北塘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抓手,通过环境浸润、课程探究、活动体验、涵育评价等实效性活动涵育、厚植、指向学生良好行为规范与核心品格的养成,逐步形成初一“明志正行”、初二“励志雅行”、初三“弘志智行”的“三志三行”评价体系。
课后服务:升级服务模式,重塑育人新样态
课后服务工作是增强教育服务能力、使人民群众具有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民生工程,学校秉承“让家长放心,对学生负责”的服务理念,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在充分了解学生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开设相关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一是开设多元社团,满足个性需求。按照“基础+特色”的思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充分挖掘学校资源潜力,因地制宜安排课程设置,稳步推行“3+N”课后服务模式。“3”即作业辅导、美育和体育活动三项基本服务,“N”即版画、泥人、锡绣、楹联、汉服、射箭、跆拳道、篮球、阅读、影视、大合唱等特色社团拓展服务,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任选一个项目。
二是传承本土文化,打造精品社团。紧紧围绕“做更好的自己”办学理念,以传承“老北塘文化”为抓手,深度挖掘本土传统文化的当代育人价值,深入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育人方式转型路径,立足“印象北塘”育人基地,重点支持泥人、锡绣、楹联、版画等四门精品社团的优化升级,深入发掘学校周边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包括黄埠墩、天下第二泉、惠山古镇、二泉书院、红缘阁等校外活动基地,进一步丰富精品社团内涵、特色。
三是加强规范管理,确保支撑保障。召开全体教职工会和家长会,印发《山北中学课后服务工作告家长书》,大力宣传课后服务的相关文件精神、政策依据、服务原则、服务办法、服务费用等系列问题,明确教师义务,告知家长报名形式及家长责任。树立“安全第一”思想。课后服务期间学校安排领导、教师、值日,负责课后服务期间纪律巡视和安全检查,及时研究解决课后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建立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安全事故处理程序,避免安全责任事故。
提质增效:深化课程改革,将快乐搬进课堂
学校坚持以梁溪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指南,聚焦提质增效,深入实施课程改革、评价改革,努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建设教育强区作出新贡献。
一是强力推动“任务单+”教学升级提质行动。教务处聚焦课程改革的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积极发挥教师的首创精神,按照行动推进表的序时进度,抓好任务落实,集中攻关,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切实解决满堂灌和满堂问现象。各教研组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创新导向、实效导向,在区本任务单基础上,根据学生、学科实际情况,将工作目标进行细化,列出任务清单,制订具体计划,认真做好学习单、作业单、教学单等任务单的编制工作。
二是积极落实“表现性评价”学业质量监测行动。教务处认真把握“结构化设计”“思维性引领”“素养化表现”和“情境式测评”的作业及考试命题方向,切实提高教师作业及考试命题设计水平和运用评价改进教学的能力。初一、初二教研组开展了“聚焦情境命题,聚力提趣赋能”深度教研周活动,从命题情境创设、命题框架搭建、命题材料选择以及命题评价设计等方面展开研究,使活动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初三教研组积极加强新时期中考命题趋向与策略研究,组织了中考命题趋势分析及备考研讨会,开展“中考好题交流会”,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命题能力,实现教考衔接。
三是认真推进“厚基础、强弱项”教学行动。教务处从学校学情和教学实际出发,以加强核心素养与关键技能为旨归,积极对学生的学习根基加以固化和优化。引导教师加强教材课后习题的研究,了解习题背后的编写意图,站在学生视角将课后习题活动化,并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让所有学生“读得进、想得透、用得出”,真正实现“学会、练精、评准”。各教研组结合深度教研活动,立足教学中的难点问题,积极推行案例分析式、对话沉浸式和主题探讨式教研活动,尤其是加强了对学困生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和转化措施,促进教育公平在学生个体上真实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