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契合当下的课程改革方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学科之间的渗透,重视学科知识的整合。在市北高中,学生可以从不同学科视角出发研究同一问题,实现知识的深度理解和融会贯通,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提升核心素养及问题解决能力。
主题提炼,锁定各科综合的“结合点”
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协同育人凸显了教育本质,助推了对学生综合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了学生用跨学科思维整体认知世界的能力。3月21日,结合“世界森林日”、“双碳”热点、气候变化和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在无锡市教育工会、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无锡市生态环境局支持下,江苏省中学灾害地理教育研究所、江苏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江苏省“生命科学+”课程基地等联合组织了此次跨学科主题教学研修活动,从全球问题、社会热点、学术科研、生活实际等选取跨学科学习主题内容并进行整合,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习惯。
资源选择,建立各科认同的“切入点”
跨学科主题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形态,对教师的教学胜任力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次研修活动由无锡市李树民、王荐、张旭东、刘海等劳模、名师引领,来自无锡市立人高级中学的化学徐福翠老师、无锡市湖滨中学的地理毋丽娟老师和无锡市第一女子中学的政治朱虹霖老师、生物陈进老师协同进行教学设计。在“碳源”概念的界定和“碳汇”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打破了学科壁垒,将地理、生物、化学和政治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视角、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科融合的同时,各学科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地理学科分析了某流域水、岩、气、生4个要素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带来地貌的变化,还减少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起到了碳汇效应,体现了地理学科的时空性、地域性和综合性。生物学科的植物光合作用演示实验揭示了森林碳汇在碳汇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生物学科的生命性和实验性。政治学科解读了我国双碳工作的相关政策条令,设置“双碳工作”大家说环节,体现了政治学科的思想性和思辨性。化学学科通过干冰性质实验,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念;通过CCUS技术的介绍,体现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教学整合,寻求学科共生的“增长点”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教学的本位。跨学科主题教学中,为学生搭建多种学习支架,鼓励学生进行持续地、有效地探究学习。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多学科联动,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合作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实现做中学、用中学、悟中学、创中学。本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还为学生提供了传感器、IPAD 等设备支架,增加了课堂的真实性和趣味性。
本次研修活动从选题到课堂教学研讨,经历了两个多月的磨炼,凝聚了不同学科教师的智慧与心血。让学生树立了减少碳排放、增加碳汇量、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提升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设计和实施模式,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生态伦理、生态审美与生态行为。